一、武松怎么会断了胳膊?
据说是在征方腊战役中,被方腊的枪把武松的胳膊钉在了墙上,不得已断臂。
二、真实史上的武松的手是怎么断的
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寺出家,八十岁善终。
三、真实史上的武松的手是怎么断的
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寺出家,八十岁善终。
四、武松到底是怎么死的?真是失去一臂,八十善终吗?
这个问题我再说一遍吧,武松的结局是《水浒传》原创的,就是“失去一臂,八十善终”,不存在什么历史结局。西湖畔那个“武松墓”是民国时新修的,“刺杀蔡京之子”的故事,大概是青帮为了彰显新修武松墓的功绩,雇文人现编的。
《水浒传》在明末便十分流行,所以清初有好事者在六和塔附近发现了一个“武松墓”,清康熙年间的陆次云在《湖壖杂记》中写道:
“(六和)塔在进泷浦上……塔下旧有鲁智深像,今毁矣。当日“听潮而圆”,应在此处。进泷浦下有铁岭关,说是宋江藏兵处。有石门,进此者每为伏弩所射。又国初江浒人掘地得石碣,题曰‘武松之墓‘,当时进征青溪,或用兵于此,稗乘所传,不尽诬”。时代稍晚一些的杭州人汪师韩,对此“武松墓“的意见是——
“以为杭人附会为之,恐不足信”。显然在清代时分为两派,一方觉得这就是《水浒传》里武松的墓,另一方觉得这是附会的别人的墓。并没有什么“刺杀蔡京之子的宋义士”之类的怪说。
很多对于“武松墓”的探究,都很喜欢引用美术教育家姜丹书先生,追忆朋友吴剑飞的经历——吴剑飞曾经在1893年和父亲一起看到杭州修城墙。他们目击涌金门附近出土了“武松”的棺椁:
“题曰‘武松之柩’,宋体字,每字大约六寸见方,凸刻,贴金,金色未变,全棺完好,比平常的长大,漆色黑里泛红。”这口棺材后来被运到哪里去了,无人知晓。不过西湖苏小小墓旁,多出了一个清代县志无载的“墓”。革命家、诗人陈去病,在1912年为秋瑾修墓时创作的《西泠杂记》中如此记载:
“风雨亭之左有一孤冢,荒芜已久,只一冬青树挺然在焉。藤萝纠结,鬼花幽沁,几不知是谁氏墓也。土人相传是武松之墓,齐东野语,本不足信,愚姑为芟其榛草而存之。“可见民国初年,此墓已经荒芜,也没有立碑,只是当地人说是“武松墓”。后来据说是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后在浙江屡任要职的军人高尔登为武松墓立了碑。
法学家程树德(福州人,民国建立后长期在北京)曾在1918年南游西湖,大发感慨:
“忽于湖边发现武松墓。松北人,墓乌得在此?意者乱后迟于事仇,随高宗南渡耶?”程树德的这番感慨估计现在人看了觉得可笑,但是这其实反映了金圣叹本《水浒传》在当时的影响力——
从明末崇祯帝起到清朝历任皇帝,《水浒传》多次被列为禁书,但是屡禁不止。可在屡次禁书活动中,我们现在熟悉的百回本(容与堂本)、百二十回本(袁无涯本)集体阵亡,到乾隆朝后,市面上仅剩下了金圣叹腰斩本。
个别愤怒于金圣叹腰斩水浒,又找不到繁本资源的嘉庆、道光时期的书商们,便找到的明朝时出版的“简本”的后四十来回合,起名叫《征四寇》,或者和《三国》合刊在一起出书,叫《英雄谱》。
由于《征四寇》文简事繁,而且文笔粗糙,反而更多人因此深以为金圣叹所虚构的“我腰斩的后四十来回合是罗贯中狗尾续貂”这一谎言是真的,这一影响直到现在仍旧存在。
到了1921年,胡寄凡新修《西湖新志》时,还在书里一脸“黑人问号”,表示“这墓不是在钱塘江畔六和塔下,怎么跑到这里的?”也完全不知道“宋义士武松”的故事。
《西湖新志》《西湖新志》1924年,上海流氓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三人出资重修了破败的武松墓。目的大概是为了教育青帮成员向“好汉武松”学习。
《大公报》主编张抱一在1925年5月5日和父亲一起游览了西湖,他看到了新修的武松墓,但表示:
“武松墓新修,当系好事者傅(附)会。”出自《抱一遗著·江浙纪游》而正是在1924年,由新华书局出版的金啸梅主编《西湖名胜指南》中,突然出现了《武松涌金卖解》,刺杀“蔡鋆”的故事:
蔡京有证可考的只有八个儿子,全都是以“攸”旁起名(蔡攸、蔡鯈、蔡翛……),《水浒传》的作者故意将书中出场的“江州知府蔡德章”说成蔡京的九子,可能是开了个此人绝对“子虚乌有”的玩笑。显然这个叫“蔡鋆”的家伙是不存在的。
其次,查《杭州府志》历任杭州行政长官可知,北宋末年并不存在一个叫做“高权”的知州,当然“蔡鋆”更是不存在。
高权、蔡鋆,你们根本没知过州,你们躲哪去了?而且这位金啸梅所提到的文章出处《春山影集志》,这和这本书里的其他荒诞不经的故事的出处一样,都是他自己胡诌出来的,压根查无此书。
可见这篇文章大有概率是他炮制的,而金啸梅本身确实给青帮或者***工会捉刀写过文,很难不怀疑他是为了迎合青帮新修武松墓的“功绩”,所以编了这么个故事。
这篇文章便是“武松刺杀蔡鋆”传说的最早来源。
而且,这个故事的确存在一个为黄金荣拍马屁的版本——1928年杭州六艺书局出版的《西湖古今佳话》中的《武都头义愤毙蔡鋆》。
这篇故事内容和金啸梅版本大致一致,在文章最后还多了一句“前年上海黄君金荣重修一新”……
这书直接亲切地称呼为“黄君金荣”,嗯……
1929年6月,浙江省国民政府主席张静江一手操办了“西湖博览会”,这是民国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博览会,历时128天,参会者达176万人次。
为了迎合博览会的需求,同年世界书局出版了一本导游书,叫《游西湖的伴侣》,作者是周传袆,字润寰,长沙人。
《游西湖的伴侣》中这篇《武松仗义刺蔡鋆》,由于人名完全一致,显然是改编自金啸梅的《武松涌金卖解》:
《游西湖的伴侣》——《武松仗义刺蔡鋆》原文现在我们所能见的所谓《历史上的真武松》一文,最早可能是出现在1983年的《新春乐》上,这篇文章的作者袁闾昆(琨)引用了《西湖大观》中对于“武松为民除害”的记载,而且还含糊其辞地提到了“临安志”一书中也有类似记载。
显然《西湖大观》,就是《游西湖的伴侣》,由于这本书的名字一看就是“导游书”,没什么说服力,所以作者便给《游西湖的伴侣》起了个假名,反正绝大部分读者也不会去真的去看《临安志》或者去找什么压根不存在的《西湖大观》的。
《历史上的真武松》这篇文章中还尚未提到“蔡鋆”外号“蔡虎”,也没有提出“武松打得是人不是虎”的说法,这种说法大概是80年代中期出现的。
1987年出版的《百科之窗集粹》中,收录了《福州日报》某期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武松打得是什么虎?》,这篇文章可能是最早把蔡鋆这个虚构角色叫做“蔡虎”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显然引用了《历史上的真武松》一文,《临安志》也被打上了引号,后面一段半文半白的重新复述,被某些不学无术的家伙当成了“临安志”中的引文,成了现在诸多谣言的直接来源:
所以,武松并不是历史人物,并没有其他的死法……
鄙人其他和水浒相关的答案:
五、武松到底是怎么死的?真是失去一臂,八十善终吗?
原著里就是断臂后善终,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传说,一个是杀了太守儿子后死于狱中,一个是抗金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