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转型改革:记者在一线)双峰农机在丘陵山区的智能化发展

   (相关新闻视频请点击最下方的“阅读原文”)

湖南

   “双抢”曾是南方农民一年中最紧张劳累的农活。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如今的“双抢”时节,已是劳而不累,忙而有序,这正得益于当地农业机械产业的蓬勃发展。

湖南

   湖南省农友集团董事长刘若桥:这就是旋耕机,我们取了一个名字“深泥王”,深泥巴里面种水稻是最好的。

   1959年,双峰县成立了3家国营农机厂,上世纪90年代,国营厂里的不少技术人员下海创业,刘若桥也进入了农用米机的行当。短短两三年,全县的农机生产作坊就超过了200家,年产量110多万台。然而,因为产品技术含量低、跟风模仿严重、大打价格战,销路遇冷,农机甚至要论斤卖。

   湖南省农友集团董事长刘若桥:好多的产品那是叫做按重量、按吨位付钱的,不按台数了,最低的时候七八百块钱。

   面对“小、散、乱”的产业危局,双峰县委县政府果断出手,整合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引导组建行业协会和专业市场,鼓励差异化经营。刘若桥主动和当地6家规模企业牵手,在2008年底组建了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

   湖南省农友集团董事长刘若桥:我们就朝细分的领域去发力,做出自己的特色,特别是要针对用户的痛点进行研发。农民朋友在想什么,他需要什么,我们应该为他们把问题都处理好。

   刘若桥发现,因为缺乏烘干设备,收获的稻米受潮发霉,许多农户蒙受损失。他立马组建研发团队,以研制30吨以下的烘干机和中小型旋耕机为突破口,因地制宜推进自主研发,这一钻研,就整整花了七年时间。

   湖南农友集团董事长刘若桥:每年花到的钱,那个时候在1000万左右投入到技术研发,一年亏几百万,他们说如果不做研发还能赚,你做研发就亏。那段时间,我们县委县政府提出来一个口号,就是你要什么有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县里挤出4500万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2016年,农友集团十多项发明专利问世,烘干机最小做到1吨,方便农民在家里使用,旋耕机可以下到60厘米深的泥田……当地政府对农机大户购机进行累加补贴,一台售价10万元的旋耕机,到手不到7万元,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

   双峰县农机事务中心副主任彭向华:双峰本地的农民买我们双峰本地的耕种机械,那就在国家补贴的标准的基础上,我们还按照国家补贴的40%进行累加补贴。

   现在,双峰有各类农机生产相关企业85家,零部件80%由本地供应,从业人员3万余人,产品畅销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其中碾米机销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烘干机全国销量第一。

   双峰县副县长刘群群:提高产品在丘陵山区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做成丘陵山区农民喜欢的“智能机”。努力打造成为全省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

   (调研手记)用产品和农民交朋友让产业与农村共发展

   小农机,事关三农,计利万千。双峰小农机从乡镇作坊起步,历经市场洗礼,发展到今天的百亿产业,秘诀何在?在于企业真心实意用过硬产品和农民交朋友,政府真金白银用帮扶政策给企业强支持,当农机产业的成长与农民利益、农业发展、农村兴旺紧密结合起来,转型升级不仅充满市场动力,更有了情感动力。今年,“加紧研发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向着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双峰小农机必将在田野上播撒更加灿烂的未来。

文章来源:推荐,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