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婴儿脑瘫?

怎么判断宝宝手足徐动

一、婴儿脑瘫?

    胎动少可能影响了宫内发育,出生体重偏低,宝宝出生后除饥饿、大小便不适正常哭闹外,多数情况是比较安静的,无此问题经常哭闹需要多观察。
    不会吸母乳,只会吸奶瓶是因为宝宝吸吮能力弱,母乳相对奶嘴困难些,所以爱吸奶瓶。建议即使宝宝不吸母乳,也要让宝宝多吸。
    至于脑瘫,一般来说,凡是能引起大脑缺血、缺氧、中毒、发育限制等因素,均可以造成脑损伤而导致脑瘫。这些伤害因素可以作用于出生前(胎儿期)、出生时(分娩期)和出生后(新生儿期)。
    出生前的伤害因素主要是胎儿的基因突变、妊娠早期感染病毒和高危妊娠风险。基因突变和早期感染都会导致大脑发育畸形和破坏性病变。高危妊娠包括了高龄孕妇、重度贫血、先兆流产、妊娠中毒症(孕妇高血压引起的循环功能障碍)、多胎妊娠等,均会造成胎儿的缺血缺氧。
    出生时的主要伤害因素有胎盘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在子宫颈内口处,宫缩造成胎头挤压胎盘,引起胎儿供血不足,缺血缺氧)、胎盘早剥(胎盘过早剥离引起胎儿供血不足,缺血缺氧)、脐带绕颈(脐带受压,胎儿供血不足,缺血缺氧)、产程过长胎儿宫内缺氧等。
    出生后的伤害因素主要是早产儿(妊娠满28周至37周前胎儿娩出)、低体重儿(<2000g)、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病理性黄疸等。
    约有1/4脑瘫孩子发病原因不清,特别是基因异常所致的发育缺陷。
    鉴于您宝宝有早产体重低,爱哭闹情况,可以按照蕾波康复疗法家庭自测办法先自行检查下,内容如下:
    “家庭七项筛查法”又称“姿势及姿势反应7项”家庭观察检测方法。适合家长在家中自行观察,检测,是家庭早期发现脑瘫倾向的方法。所谓7项姿势及姿势运动反应是指在7项体位和体位变化过程中,能够观察到异常的姿势反应。其中任何一项有异常存在,均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建议每月检测一次。如果6~7个月的孩子均无异常发现,运动发育又正常,一般应该可以排除脑瘫。
    第一个体位——抱位及仰卧位的自发姿势,含8个异常姿势。
    第二个体位——由仰卧扶成侧卧,含2个异常姿势。
    第三个体位——由侧卧扶成俯卧(4个月以后测),含2个异常姿势。
    第四个体位——由仰卧拉坐,含3个异常姿势。
    第五个体位——立位举高高(注意是在双足不着地时出现的姿势),含5个异常姿势。
    第六个体位——举高高后足轻碰台面,含4个异常姿势。
    第七个体位——足踏台面后扶持重心稍前倾并左右转换促其迈步,含8个异常姿势。
    世纪蕾波姿势及姿势反应7项(含7个体位32个姿势)家庭自测表
    抱位及仰卧位的自发姿势
    手拇指内收发紧或手拇指内收达掌心(皮层拇指征)
    头经常偏向一侧(紧张性头偏斜
    头偏向一侧时类似拉弓射箭样的面朝向上肢伸、枕侧上肢屈(自发非对称颈肢反射阳性)
    自发足拇趾上翘、其余四趾扇形分开(自发巴氏征阳性)
    一侧或一个肢体活动明显减少或异常
    肢体躯干扭动
    1-2个月的婴儿仰卧位时双下肢僵直
    3个月或以后的异常姿势:手仍持续握拳、徐动、过度松软
    由仰卧扶成侧卧头后仰≥20°
    出现紧张性头偏斜(在由仰卧翻至侧卧的过程中会出现)
    由侧卧扶成俯卧(4个月以后测)
    肘不支撑而面部支撑
    臀翘的比头高
    由仰卧拉坐
    上肢发紧:腕屈曲发紧、肘屈曲发紧、肩内收发紧、肩内旋发紧
    头后仰≥20°
    不经坐位直接站起
    立位举高高(注意双足不着地时出现的姿势)
    立位举高高,双足不着地时出现足背屈
    下肢交叉发紧
    上肢头颈姿势异常
    举高高后足轻碰台面(4个姿势)
    足跟抬起≥30°
    7个月后还不持重
    足踏台面后扶持重心稍前倾并左右转换促其迈步
    足跟不着地的迈步(尖足)
    迈步时两腿交叉(剪刀步)
    7个月后还无迈步意识
    7个月后还不持重、无正常迈步呈快速踏步状
    如孩子不持重、不迈步,仰卧扶膝伸展位,轻缓压足底背屈,足背屈角≥90为异常。
    世纪蕾波姿势反应7项(含7个体位32异常个姿势)家庭自测表详解:
    (一)抱位及仰卧位的自发姿势(含8个自发姿势):0~3个月开始测
    1.手拇指内收发紧或手拇指内收达掌心(皮层拇指征)[图3-1]。
    拇指内收发紧:是指拇指向掌心内收、屈曲不易被打开,即使其余四指张开时,拇指仍屈曲;或轻敲拇指掌骨背侧,拇指屈曲不易打开。
    拇指内收达掌心:是指拇指因掌指关节屈曲状,整个拇指横于掌心部。
    图3-1
    图3-1拇指内收(皮层拇指症)
    2.头经常偏向一侧(紧张性头偏斜)[图3-2]。
    紧张性头偏斜:主要表现是孩子紧张时(比如哭闹),头和面部转向一侧或伴有头颈向一侧侧屈,有的孩子固定的总是转向左侧或右侧,有的孩子有时左、有时右。
    图3-2
    图3-2紧张性头偏斜
    3.头偏向一侧时类似拉弓射箭样的面朝向上肢伸、枕侧上肢屈(自发非对称颈肢反射阳性)[图3-3]。
    图3-3
    图3-3非对称性颈肢反射阳性
    4.自发足拇趾上翘、其余四趾扇形分开(自发巴氏征阳性)[图3-4]。
    图3-4
    图3-4自发巴氏征阳性
    5.一侧或一个肢体活动明显减少或异常。
    6.肢体躯干扭动。
    7.1~2个月的婴儿仰卧位时双下肢僵直[图3-5]。
    图3-5
    图3-5双下肢僵硬
    8.3个月或以后仍存在的异常姿势:手仍持续握拳[图3-6]、徐动、过度松软。
    图3-6
    图3-6手持续握拳
    (二)由仰卧扶成侧卧(2个异常姿势)
    1.头后仰≥20°[图3-7]
    图3-7
    图3-7头后仰
    2.出现紧张性头偏斜(在由仰卧翻至侧卧的过程中会出现)。
    (三)由侧卧扶成俯卧(4个月以后测;2个异常姿势)
    1.肘不支撑而面部支撑[图3-8]。
    2.臀翘的比头高[图3-8]。
    图3-8
    图3-8臀高面支撑位
    (四)由仰卧拉坐(3个异常姿势)
    1.上肢发紧:腕屈曲发紧、肘屈曲发紧、肩内收发紧、肩内旋发紧[图3-9]。
    图3-9
    图3-9上肢发紧[R1]
    2.头后仰≥20°
    3.不经坐位直接站起。
    (五)立位举高高(5个异常姿势)
    扶持双腋下立位悬垂,注意双足不着地时出现的姿势。
    1.立位举高高,双足不着地时出现足背屈[图3-10]。
    图3-10
    图3-10悬垂足背屈
    2.下肢发紧交叉[图3-11]。
    图3-11
    图3-11悬垂下肢发紧交叉
    3.肌性足内翻[图3-12]。
    图3-12
    图3-12肌性足内翻。
    4.肌性足外翻[图3-13]。
    图3-13
    图3-13肌性足外翻
    5.上肢头颈姿势异常:1-4个体位的异常姿势。
    (六)举高高后足轻碰台面(4个异常姿势)
    1.足跟抬起≥30°[图3-14]。
    图3-14
    图3-14足跟抬起
    2.7个月后还不持重[图3-15]。
    图3-15
    图3-15双足不持重
    3.肌性足内翻。(见图3-12)
    4.肌性足外翻。(见图3-13)
    (七)足踏台面后扶持重心稍前倾并左右转换促其迈步(8个异常姿势)
    1.足跟不着地的迈步(尖足)[图3-16]。
    图3-16
    图3-16尖足
    2.迈步时两腿交叉(剪刀步)[图3-17]。
    图3-17
    图3-17剪刀步
    3.7个月后还无迈步意识。
    4.7个月后还不持重。
    5.无正常迈步呈快速踏步状。
    6.肌性足内翻。
    7.肌性足外翻。
    8.如孩子不持重、不迈步,仰卧扶膝伸展位,轻缓压足底背屈,足背屈角≥90°为异常[图3-18]。
    如有以上多个异常姿势,请到当地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好
   

二、怎样判断小儿多动症,都有一些什么症状?

    引起儿童多动症的原因有很多,目前仍无法准确识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儿童多动症,其主要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
      1.遗传、素质因素。在许多多动症儿童的家庭中其父母小时候也多动;不少母亲反映患儿在胎儿期就好动,出生后好哭,入睡困难,进食不好,难以照顾。
      2.精神发育受损或成熟延迟。此类儿童行为较幼稚,动作笨拙,协调性差。孩子的母亲在孕期或围产期时并发症较多。
      3.生物化学及代谢因素。经大量研究证实,多动症儿童中枢单胺类受体(一种神经介质,起传递大脑信息的作用,是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更新较慢;也有研究发现,维生素缺乏或某些食物添加剂或色素所致的代谢紊乱与儿童多动行为有关。
      4.社会、家庭、心理因素。不良的社会环境、破裂的家庭、父母性格不良、意外精神刺激等都容易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5.金属元素中毒。铅中毒是比较流行的理论(咬铅笔杆最为常见),但并非同一种情况的孩子都多动,所以这一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ps:(铅中毒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是悄悄地一点点地沉积在血液中,让人中毒的。也许一个人铅中毒了,自己根本发现不了,除非去医院检查血液中的含铅量。而且实际引发铅中毒的部分是笔杆上的颜料,而并非笔芯)
      只要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以上这五点,不经意间,就会引起孩子的儿童多动症。

三、婴儿脑瘫?

    皮肤黄染致新生儿成脑瘫,医院赔360万余元
    2018年1月31日,金某在市妇幼保健院产下谷某,2月5日,金某出院。
    2月7日,谷某因“皮肤黄染5天”收住A医院,入院诊断为: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光疗等对症支持治疗。
    2月10日,因谷某病情出现变化,其父母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谷某于当日10时50分出院,并于当日12时15分因“皮肤黄染5天,阵发性面色青紫7小时”收住B医院,入院诊断为:1.新生儿青紫,原因待查;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新生儿高糖血症。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纠酸、镇静、保护脏器功能及对症支持治疗。
    2月22日,谷某出院,出院诊断:1.新生儿肺炎;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新生儿高血糖症;4.心肌损害;5.新生儿感染;6.卵圆孔未闭;7.围生期脑损伤;8.新生儿惊厥。
    之后,谷某父母又先后带其至多家诊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但是,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后,孩子始终没能痊愈......
    看似很小的“皮肤黄染”问题,如今造成了那么严重的后果。谷某父母实在想不通,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孩子变成如今的样子,与A医院,究竟有没有关系。于是,便申请进行鉴定。
    2019年8月14日,医学会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得出鉴定意见:A医院对谷某的监测不到位,当谷某病情发生变化时,A医院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医疗文书书写不够规范。A医院的以上过错与谷某目前全面性发育迟缓、脑瘫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A医院负主要责任。本案病例属于二级乙等医疗事故。
    确定了医院存在问题以后,谷某父母辗转打听到我们。于是,便委托了我们,希望在我们的帮助下,确定孩子的伤残等级和护理人数,为孩子寻一个公道。
    2020年10月19日,法医院司法鉴定中心经过鉴定,得出鉴定意见:1.谷某系高危儿,大脑性瘫痪(脑瘫)、脑软化并局限性脑萎缩,发育迟滞;2.谷某目前伤残级别达到一级伤残;3.谷某目前需要护理依赖,达完全护理依赖,建议护理人数为2人。
    综合鉴定意见,一审法院认定由A医院承担90%的赔偿责任,赔偿3602406.88元。

四、宝宝小手有时兰花状,是手足徐动症吗 宝宝知道

    -总觉得孩子上肢动时,姆指内握,食指弯曲,有时中指...这么小不可能表现出手足徐动症的,你太紧张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