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历史,人类是怎样发现「铁」的?

铁的历史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铁的历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问题一、人类是怎样发现「铁」的?

    楼主大大,要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铁”是什么?
    铁(iron)是一种金属元素,原子序数26。铁单质化学式为:Fe。
    纯铁是白色或者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熔点1538℃、沸点2750℃,能溶于强酸和中强酸,不溶于水。铁有0价、+2价、+3价和+6价,其中+2价和+3价较常见,+6价比较少见。
    铁在生活中分布较广,占地壳含量的4.75%,仅次于氧、硅、铝,位居地壳含量第四。
    纯铁是柔韧而延展性较好的银白色金属,用于制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铁芯,铁及其化合物还用于制磁铁、药物、墨水、颜料、磨料等,是工业上所说的“黑色金属”之一(另外两种是铬和锰)(其实纯净的生铁是银白色的,铁元素被称之为“黑色金属”是因为铁表面常常覆盖着一层主要成分为黑色四氧化三铁的保护膜)。另外***中也含有铁元素,+2价的亚铁离子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用于氧气的运输。
    主要使用的铁矿石有:Fe2O3(赤铁矿)、Fe3O4(磁铁矿)、FeCO3(菱铁矿)、FeS2(黄铁矿)等。
    至于怎样发现铁,那就要从陨石说起了。
    人类最早发现的铁就是从天空落下的陨石。陨石含铁的百分比很高(铁陨石中含铁90.85%),是铁和镍、钴的混合物。考古学家曾经在古坟墓中发现陨铁制成的小斧。
    早在古埃及4000年前的第五王朝至第六王朝的金字塔所藏的宗教经文中,就记述了当时太阳神等重要神像的宝座是用铁制成的。铁在当时被认为是带有神秘性的最珍贵的金属,埃及人干脆把铁叫做“天石"。在古希腊文中,“星”与“铁”是同一个词。
    而有铁制物件的发现最早应该是于公元前3500年的古埃及。它们包含7.5%的镍,表明它们来自流星。古代小亚细亚半岛(也就是现今的土耳其)的赫梯人,是第一个从铁矿石中熔炼铁的,约公元前1500年这种新的,坚硬的金属给了他们经济和政治上的力量。
    某些种类的铁明显优于其它,便是依赖于它的碳含量,尽管这并不被赏识。而某些铁矿石包含钒,生产出叫做大马士革的钢,则很适合制剑。
    在我国,从战国时期到东汉初年,铁器的使用开始普遍起来,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金属。铁的化合物四氧化三铁就是磁铁矿,是早期司南的材料。
    1978年,在北京平谷县刘河村发掘一座商代陵墓,出土许多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古代铁刃铜钺,经鉴定铁刃是由陨铁锻制的,这不仅表明中国最早发现的铁也来自陨石,也说明我国劳动人3300多年前就认识铁并熟悉了铁的锻造性能,识别了铁和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别,并且把铁用于锻接铜兵器,以加强铜的尖利性。
    由于陨石来源极其稀少,从陨石中得来的铁对生产没有太大作用,随着青铜技术的成熟,铁的冶炼技术才逐步发展。我国最早人工冶炼的铁是在春秋战国之交的时期出现的,距离今大约2500年。我国炼钢技术发展也很早,1978年,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铁路车站建设工程文物发掘队从一座古墓出土一口钢剑,从古墓随葬器的器型,纹饰以及墓葬的形制断定是春秋晚期的墓葬。这口剑所用的钢经分析是含碳量0.5%左右的中碳钢,金相组织比较均匀,说明可能还进行过热处理。
    古代世界劳动人民的炼铁技术也是杰出的,至今竖立在印度德立附近的一座清真寺大门后的铁柱,是使用相当纯的铁铸成的,当时怎样生产这样的铁,现代人也认为是一个奇迹。有人分析了它的成分,含铁量大于99.72%,其余是碳0.08%,硅0.046%,硫0.006%,磷0.114%。
    第一个解释不同类型的铁的人是RenéAntoineFerchaultdeRéaumur,他写了一本书关于这个主题于1722年。解释了为什么钢,熟铁和铸铁包含一定量的木炭后会更卓越。工业革命在同一世纪开始,大规模的依赖于这种金属。开创现代炼钢新纪元的是一名叫贝塞麦(HenryBessemer)的浇铸工人,他在1856年8月11日宣布了他的可倾倒式转炉。随着工业发展,在建设和生活中出现了大量废钢和废铁,这些废料在转炉中不能使用,于是出现了平炉炼钢,是由德国西门子兄弟以及法国马丁兄弟同时创建的,时间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
    由此可见,铁的发现和使用算是实属偶然,却也必然了。

问题二、人类是怎样发现「铁」的?

    2021年修正,本文已获得作者翻译授权。不过,还是请勿转载。欢迎转发。
    本文翻译自Iron:Frommythicaltomundane,https://rootsofprogress.org/iron-from-mythical-to-mundane,本人随性翻译未征得原作者同意,欢迎转发;请勿转载,谢谢。
    铁:从神秘到平凡的转变
    金属加工是一种极为古老的手工艺,其起源早于有记录的历史。但直到数千年前,人类对于铁这种地球上丰度最高的金属元素的认知,几乎还是空白。古埃及人和古苏美尔人都认为铁只能来自流星,是天堂诸神的馈赠。尽管随后的文明发现冶炼铁的方法,进入所谓的铁器时代,但是他们还是不知道怎样稳定地得到坚固且不易脆化的铁器。终于,在工业革命时代,人们终于发现怎样获得坚韧、耐久乃至廉价的铁。
    现在,高品质的钢铁随处可见,被应用于1)高楼大厦(例如:承重梁或者钢筋混凝土),2)汽车和船舶,3)铁路和列车,4)桥梁和高塔,5)电力基础设施,6)冰箱和洗衣机,7)锅碗瓢盆,8)锤子和锯子等工具以及9)桌椅等日常家具。
    对于铁的神秘感早已褪去,钢铁工业却成为新时代的奇观:一座座雄伟的高炉,有几层楼那么高,7*24小时运转,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需要众多的工程人员齐心协作;整个钢铁厂就像一只永不满足的巨大怪兽,吞噬着矿石、煤炭以及石灰。
    图1:乌克兰Kuibyshev钢铁厂现代钢铁厂出产的产品,品质高且质量温度,足以被古人奉为奇迹:只有在神灵的助力下,手艺人才能偶得的高超作品。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产品不过是寻常商品。钢铁究竟有何神奇之处,为何难以获得?又是怎样从神秘走向平凡的?
    让我们回到故事的起点。来回答:我们为何需要金属,需要钢铁,它们有何特殊的品质?材料的物理及经济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材料的用途:1)该材料是否具备良好的物理特性(例如强度、导电性或者耐热性等),以实现其预期功能;2)该材料是否容易加工成型;3)是否廉价易得?
    在前工业时代的主要材料,如:石材、木材、黏土、金属、玻璃以及纺织物中,只有石材和金属有足够的强度,能作为切削工具和武器。石材易碎,用于切削和凿刻时,容易断裂甚至粉碎。相反的,金属是具有弹性和可塑性,尤其是被加热时。金属既可以被敲打成型,也可以被熔融为液态,(注入模具中)浇铸成型。受压时,金属通常仅会弯曲和凹陷,其形状大体不变,易于修复。
    从古代直到现代,金属对于人类一直具有重要的价值:1)作为高强度的结构性材料,用于车辆的外壳和建筑的支柱,2)作为高硬度材料,用于切削工具,如刀、锯和其他利器等;3)作为耐火材料,用于厨具和引擎。不同于石材,金属能容易地加工为多种形状,服务于设计用途。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是第一种广泛使用的金属,其历史可以追朔至史前时代。需要高温冶炼的铁则发展较晚,但因为铁更坚硬、耐磨以及易得,很快取代了青铜的地位。如果想了解某一种金属及其对于文明的重要性,那么非铁莫属。
    那么,到底铁从何而来,我们又是怎样制备它们呢?铁在地壳中广泛分布,但是,就像其他物质一样,其存在形式,不便于利用。我们不能从泥土中直接挖出纯铁,只能取得铁的氧化态,即铁矿石。一种常见的铁矿呈现出暗红色的锈状物;究其化学组成,铁矿就是氧化的铁,即铁锈。如果想得到金属单质,那么就必须使它与氧分离,通常这个分离过程必须在几千度高温的熔炉中完成,称为(金属)冶炼。
    图2:铁矿石自然中,存在少量的陨铁(非氧化物);它们来自坠地的铁陨石,是人类在发展出冶铁术之前,仅知的金属铁。古人对于陨铁极为震惊:它来自天外,以极为剧烈的撞击来到人间;它不像普通的石头那样易碎,反而坚韧不折。毫无疑问,它被认为是神圣的材料,来自诸神的馈赠。在许多古老的语言里,“铁”的原意大概就是“来自天堂的金属”。古埃及法老图坦卡门的墓葬中,就陪葬有陨铁制作的匕首。
    图3:图坦卡门墓中陪葬的陨铁匕首现时,以无法考证:是谁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发现了冶铁方法,但是,我们还能“重现”冶炼的方法。典型的冶铁炉如图4所示,一般为3英尺高的圆柱体(也可以做得更大)。冶铁炉里面逐层填入木炭和铁矿石,有时需要加入石灰(依铁矿石的种类和品质);之后,点火并用鼓风机助燃,维持燃烧数小时;最后,破开炼铁炉,用钳子取出海绵状产物,称为海绵铁(见图5);此类冶铁炉被称为“吹炼炉”,该方法被称为“吹炼法”。
    图4:用于吹炼法的冶铁炉图5:海绵铁一般而言,铁矿石是不纯的,含有例如:硫和磷等杂质。某些杂志会在冶炼的过程中析出,与产物分离;这些析出物称为“炉渣”。石灰在去除杂质的过程中,起到“助熔剂”的作用;它能融解大部分杂志,形成炉渣并析出。剩余的小部分炉渣,将在后面的锻打过程中排出。
    吹炼法制造的铁质地柔软(相对其他金属而言),可以容易地加工锻造成型(即加热铁块,反复锤打成型)。一个熟练的铁匠仅使用锤子、老虎钳和砧台,就能锻打出许多种工具,如剑和犁(图6)。加工过程中,铁匠一次又一次的将铁块投入高温熔炉中,软化铁块并反复锻打。由于锻打加工方式,这种形式的铁也被称为“锻铁”。
    图6:锻打铁器锻铁过于柔软,甚至软于青铜,使用的领域有限,例如:强度要求不高的餐叉和皮带扣。当需求高强度时,锻铁则不堪使用;毕竟在战斗时,你绝对不希望自己的剑过于柔软。此时,你需要的是强化形态的铁:“钢”。
    在过往的数个世纪中,铁匠们一直寻求各种各样的方式,以期强化锻铁。在没有化学科学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通过试错法(trial,error,andlore)。他们发现,在木炭上加热锻铁,将会使锻铁的表面硬化,适合作为切割面。他们推测:应该是某种物质进到锻铁内,使之强化(该方法即“表面渗碳法”)。另外,他们还发现了“淬火”工艺,即加热的铁器浸入油或者水中,使之快速冷却,比之于缓慢冷却的情况下,铁器更为坚硬。“淬火”使铁器变得坚硬,但易脆。这种缺点可以通过“退火”得到改善,即:重新加热铁器至一个较低的温度,让它缓慢地冷却;铁器将得到“放松”,失去部分硬度同时,变得更为坚韧(即面对冲击,不容易折断)。
    上述的方法效果有效,或是仅对材料的表层有效,或是只能应用于部分的锻铁材料。为了使整个铁器坚硬,还需要新的技术:将多条强化后的表层“焊接(或黏合)”起来。均匀分布的“强化层”不仅使铁器强化,还在铁器的表面形成了极具美感的“花纹“。(见图7)
    图7:“花纹”表面的铁匕首为使铁器内部也得到强化,人们开发出多种费时费力的方法。其中之一,即为“整体渗碳法”,将铁器长时间至于木炭中加热,长达数周;像是把铁“泡在”木炭中,也称之为“泡钢法”,所得的钢也称为“泡钢”(图8)。在古印度,人们将铁与其他材料在坩埚中熔炼,生产出的钢被称为“中国钢”或“乌兹钢”。乌兹钢出口到大马士革,被锻造成各式的传奇兵器(图9)。
    图8:一座泡钢炉,位于英格兰Sheffield。图9:大马士革的兵器店古代和中世纪的铁匠们只知道使用这些技术,却不知其中的原理。因此,他们也“知道”并沿用了很多没有用处的处理工艺;没有现代的科学方法,他们无法确定这些工艺是否有效。在那个极度迷信的时代,许多宗教化的“净化”和向众神“祈祷”的方法也被采用。
    铁,依然处于重重谜团之后。钢依然稀缺而昂贵。这种情况,持续了数千年。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中世纪的欧洲,在那里,出现了一种新形式的铁。
    当时,欧洲正逐渐摆脱罗马灭亡之后的黑暗时代,人口和经济缓慢恢复,对铁的需求增大。人们将吹炼炉越建越高大,以冶炼更大的铁块。吹炼炉变得高大,就需要更多的空气助燃。有时候,冶炼炉被建在山上,以便利用山间的微风。同时,冶炼炉也需要更多和更大鼓风机。终于,人工操作鼓风机鼓出的风,已经无力穿越(许多层)木炭和铁矿石的堆叠。水轮驱动的鼓风机应运而生,随之冶炼炉也被建在的河边。这类高大的冶炼炉空气需求量极大,需要强力的鼓风,因此,被称为“鼓风炉”或者“高炉”。(在吹炼炉和高炉之间,并没有清晰可以被量化的界限,这种转变是渐进的。)
    图10:十七世纪的水力高炉一旦高炉足够大,加热的温度足够高、时间足够长,有时候,炉中的铁居然熔化了(图11记住,吹炼法中,铁是不熔化的)。流出来的液态铁凝固后,硬而脆;不同于吹炼法得到的海绵铁。它不能敲打成型,如果你敲打它,它会碎裂。这些“次品铁”,被当时的人认为为毫无用处,只能回炉再造。
    图11:倾倒铁水然而,祸福相倚,这种“次品铁”可以用于铸造(将熔融的铁水,倒入模具中成型);这种用途,是任何锻铁都无法完成的。人们猜测,这种“次品铁”或许可以用于铸造用途,并非全然无用。
    怀着这种目的,最迟至公元1400年代,人们已经会刻意制作这种“次品铁”,并改称之“铸铁”,以区别于前述的“锻铁”。(事实上,中国可能早在公元前500年就能制作“铸铁”。根据我能查到的资料,欧洲人独立发展出“铸铁”技术,并没有受到中国人多少影响。中国确实是第一个发明出“铸铁法”的国家,但与本文即将描述的工业革命的故事,则无太多关系)。
    早期的铸铁器件多是一些大而器型单一的物件,典型的器件如,教堂的铸铁钟和加农炮(事实上,这两个器件的功用完全不同,但结构上是相似的中空型;加农炮和加农炮弹丸在16和17世纪的宗教战争中,极为普遍,见图12)。当时的铁器加工厂常常在和平年代将加农炮改铸为铁钟,而在战争年代则反而行之;历史学家DouglasFisher提到“有铁器厂主的纹章同时画有钟和加农炮”。
    图12:铸铁加农炮及炮弹虽然如此,铸铁易脆的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即使在加农炮应用钟,铸铁依然问题重重:长期使用的加农炮积累了很多的张力(微裂纹),会突然无预警的碎裂,导致炮筒炸裂(操俗称炸膛,周围的人会因此丧命)。
    锻铁太弱,铸铁则显然太硬。如同铁匠们寻找方法硬化锻铁,人们也发展了多种技术以软化铸铁,使它转变为钢或者锻铁。将块状铸铁(铸铁锭)至于“修复平台(fineryforge)”加热,铸铁似乎会通过“未知而神秘的方法”恢复延展性。
    其中一种改善的方法,称为“搅炼法(puddling)”,是HenryCort于1784年发明的。搅炼法在反射炉进行:热源和铁锭没有直接接触,热气被弯曲的炉顶反射到铁块上,避免了热源中“污染物”被铁锭吸收(图13)。“搅炼法”需要经常性的“翻搅”铁锭,使之铁锭各面均匀地与热气接触(图14)。
    图13:用于搅炼法的反射炉尽管取得了以上的进步,直到公元1850年,钢材依然昂贵而难得。将铁矿石冶炼为铸铁已经变得相对高效,但是进一步的精炼(refinery)则往往需要花费数天甚至数周,耗费大量的能源和劳动力。
    这种情况很快得到了改善。
    以上种种冶炼和改善工艺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铸铁软而易于延展,而铸铁硬而易脆呢?是什么特殊的因素,让钢材兼有两者的优点,既硬而韧?折叠锻打、淬火、退火、精炼和搅炼到底发生了什么?
    到底是什么物质被加入到铁中,导致材料硬化;又或者是什么物质被移除,导致材料硬化?还是,什么物质都不需要,仅仅是材料内部的重拍?不同的冶炼炉能得到不***质的铁,这个观察促使人们猜测:某种来自空气、能源(木炭)或者“热”的物质是其中的关键(当时的观点认为“热”是某种流体)。
    图14:在搅炼法中,工人透过操作孔翻搅铁水科学家和哲学家自从铁器时代开始,就一直在问上述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铁通过纯化而坚硬;在《天象论》中,他写道:通过在熔炉中的反复加热,“糟粕沉到底部,并被移除;反复进行此处理方法,铁得到净化,生成钢……杂质含量越少,铁的品质越好”。越纯净的材料越坚韧,似乎不是很糟糕的猜想;但就像许多前科学时代的理论一般,它是错的。正确的答案有待化学科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之后数千年,公元1722年,法国化学家Réaumur部分得到了正确答案:通过铁与其他材料的共熔融实验,他发现钢不是纯铁,而是“脏铁”(带有某种其他物质);他推测为,“硫或者无机盐”。在公元1781年,现代分析化学之父T.O.Bergman分离并鉴定了这种物质,即燃素(phlogiston,当时认为燃素存在于各种可燃物中,会在燃烧中被释放出来)。不过,T.O.Bergman的理论小有瑕疵:燃素模型是错误的,燃素并不存在。终于,在公元1786年,Monge,Vandermonde和Berthollet正确地鉴定这种物质为碳元素。所以,碳元素熔炼过程中不仅起到加热的作用,还能渗进铁中,强化其硬度。
    今天,我们知道碳含量低于0.1%的铁为锻铁,高于2.1%则为铸铁,两者中间即为钢:真是黄金比例的铁-碳合金呀。因此,铸铁的精炼过程,就是去除多余的碳元素。但是,在公元1850年代早期,最好的去除方法也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怎样加速这个过程呢?
    HenryBessemer(亨利·贝赛麦,图15)闯了进来。Bessemer已经知道1)要去除多余的碳元素来精炼铸铁以及2)氧气可以结合碳元素。当时的方法是将铸铁暴露于热空气,他的思路出奇的简单:为什么不鼓入大量的空气呢?
    图15:HenryBessemer(亨利·贝赛麦)说做就做,他设计了一种转化器(后称:转炉,见图16和17);转炉盛有熔融的铁水,从底部鼓入大量的空气。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地与铁水中的碳反应,使之转化为锻铁或者钢。当Bessemer初次该法时,巨大的火焰射流跃出冶炼炉口,像极了火山爆发,极为震撼(图18)。
    图16:HenryBessemer(亨利·贝赛麦)设计的转炉图17:英格兰KelhamIsland博物馆的Bessemer转炉Bessemer工艺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以往耗时数天/数周的工艺被缩短到了30分钟。在早期流程中,Bessemer工艺会在碳元素被完全去除前,提早结束;残留少量的碳,以得到钢材。这种工艺很难精确地控制。随后,工艺被改为完全去除碳元素后,再回添入确定量地碳和其他元素,以精确地控制铁合金。
    图18:Lackawanna钢铁厂中,正在运行的Bessemer转炉Bessemer工艺还有一个重大地缺点:只能用于低磷铁矿石得到的铁水;不然,矿石中的磷元素将毁掉钢材。PercyGilchrist和SidneyGilchristThomas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将白云石(dolomite)加入转炉中,移除铁水中的磷元素。这一改进工艺被称为:Gilchrist-Thomas法或者碱性Bessemer法。
    通过Bessemer法,大量廉价且优质的钢材被生产出来。钢材的价格下降了80%,从每吨40英镑降到了6-7英镑。廉价的钢材迅速冲击市场,铸就了铁路的辉煌时代。火车的蒸汽锅炉变得更为强健,能耐受更高的温度,输出更强的动力;但,质优价廉的钢材对于路轨的影响更为深远。铸铁不能用作路轨:在火车轮的持续冲击下,铸铁将脆裂,导致火车出轨。之前,只能用较软的锻铁替代铸铁,但锻铁磨损极快;某些路段甚至需要3个月就更换一次。钢轨更为耐久,能使用数年,数倍于锻铁轨道的使用寿命,节省了路轨的大量费用。AndrewCarnegie于1870年代将Bessemer法引进美国,使路轨的成本由每吨100美元降为18美元(1873年对比1890年代)。在那个时代,路轨是钢铁工业的核心产品。
    钢铁还被用于建筑业中。钢梁骨架能承受更大建筑重量,远超石材结构;建筑变得更高,有更多的空间布置窗户(图19);建筑业进入的摩天大楼的时代。城市之外,钢材在农业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1)JohnDeere式的钢犁(图20),用于中西部草原的开垦和2)带刺钢丝网,用于农场护卫。
    图19:芝加哥,1885年完工的家庭保险大楼,是首座钢框架摩天大楼图20:1913,JohnDeere式钢制犁钢铁(制作)一路走来,持续发展。新的工艺不断涌现,Siemens–Martin法部分取代了Bessemer法,前者使用平炉(openhearth)以高效地循环热气;这两种方法最终都被“碱性氧气法”(basicoxygen)取代,该工艺不吹入空气,改用氧气。电弧冶炼炉(电炉)则于1900年代出现,特别适用于废钢回收;不少小型的炼钢厂(英语称为:mini-mills)凭借电炉崛起,Nucor钢铁厂是其中的佼佼者(图21)。
    图21:运行中的电弧冶炼炉同时,新的加工成型工艺不断涌现,使人们能够大规模、高精度地将钢材加工成几乎任意的形状。将红热状态的钢块挤入旋转的一对滚筒中间,使之延展为棒状或者长条状,称为“滚筒轧钢法”(Rolling)。将转炉中的钢水连续注入长模具中,形成连续的长片状钢材(图22),称为“连续浇铸法”(Continuouscasting)。强力的锻压机敲打冲压钢材,将它们加工成型;旧时的铁匠连同他们的铁砧板已然称为昨日黄花,只会出现在情景重演的节日(Renaissancefaires),旅游景点(ColonialWilliamsburg)和影视剧中(GameofThrones)。
    图22:炔氧焰(乙炔-氧气)正在切削“连续浇铸”成型的长片型厚钢板钢材可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这些合金往往有特殊功能:1)含有铬的钢材不容易生锈,称为“不锈钢”,用于餐具和其他用途;2)含有钨的钢材具有更高的热硬度(加热状态下的硬度),适合作为剧烈摩擦条件下的切削和打磨工具,得名“工具钢”或“高速钢”。还可以在钢材表面镀上其他材料,例如,在薄钢片上镀上薄薄的一层金属锡后,材料变得更有光泽、耐久和耐腐蚀,常用于用作罐头外壳(中文称为“马口铁”)。
    1960年代以来,电脑控制技术被引入钢材生产与加工流程中,整个的流程的效率与精度得到空前提高:合金成分的含量可以被控制到0.01%的精度,轧制钢材的精度可以达到百分之一英寸。
    今天,钢材无处不在。几乎所有的铁均被加工为钢,称为最常见的金属材料;杰出的经济学家VaclavSmil评论,“(人类社会)依然处于铁器时代”。没有钢材,现代社会将面目全非;甚至,完全不可能演变到现代社会。想象下,“没有摩天大楼的纽约”,“木板拼接而成的汽车和洗衣机”,这是多么荒谬?缺少强力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现代的电力设施将变得低效。食物会依然保持在笨重易碎的玻璃瓶中,而非轻便的罐头。飞机旅行变得困难而昂贵,航天项目更是绝无可能。
    钢铁,不再神秘;钢铁,一直创造奇迹。
    材料来源与进一步阅读材料:
    TheEpicofSteel,byDouglasA.Fisher;Steel:FromMinetoMill,theMetalthatMadeAmerica,byBrookeC.Stoddard;“TheEntireHistoryofSteel”inPopularMechanics;the“MetalsUsedinFirearms”blogseries;“Iron,SteelandSwords”,byHelmutFöll;PennState’sMedievalTechnologyandAmericanHistoryproject;andmanypagesattheEncyclopaediaBritannicaandWikipedia.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