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怎么读#你都认识那些生僻字?

亓怎么读

Hi,今天给各位分享亓怎么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亓怎么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你都认识那些生僻字?

丶 zhu
灬 huo
巜 kuai
丨 gun
丿 pie
卍 wan
丌 ji
亽 ji
彐 ji
彡 shan
厶 si
亖 si
乄 wu
罒 wang/si
〇 ling
丅 xia
屮 che/cao
亓 qi
亍 chu
囗 guo
朩 pin
冂 tong/jiong
弋 yi
亼 ji
卄 nian

二、"亓"字怎么读?拼音!


拼音:qí 注音:ㄑㄧˊ
部首:二,部外笔画:2,总笔画:4
五笔86&98:FJJ 仓颉:MML 郑码:BDND
笔顺编号:1132 四角号码:1022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93
基本字义
--------------------------------------------------------------------------------
● 亓
qí ㄑㄧˊ
〈名〉
◎ “其”的古字。《墨子•备梯》:“身死国亡,为天下笑,子亓慎之。”一本作“丌”。
◎ 姓。 汉 代有 亓辉 。见 清•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汉碑异姓》。《明史•方从哲传》有 亓诗教 。

三、「亓」是什么字?

本回答有點長,所以筆者分兩个部分解釋一下「亓」。第一部分解釋「亓」字的字源,第二部分解釋「亓」姓的來源。
第一部分爲「亓」字的字源。
「亓」字即「丌」字,兩者是同字異寫(即所謂的「異寫字」,即構字部件和音形義俱同,只是因爲書寫原因而造成的寫法有別的字),類似于「敲」與「㪣」的關係(皆爲从攴/攵、高聲)。
「其/丌/亓」的古文字字形如下:
(書影摘自季旭昇《說文新證》)
瑾昀釋「丌」
「丌」單字最早出現在戰國文字中,據其形體分析可知它是由「其」字截其下部構成的。「其」字是「箕」的初文,甲骨文像畚箕之形,隸定作「⿴廿㐅」(
甲骨文「其」的隸定字,也是說文古文)。「其」叚借作文言虛詞後,其本意由加竹頭的分化字「箕」承擔。後來到了金文時期,在「⿴廿㐅」之下加了飾筆,字形變成了「其」。再到了戰國時期,人們截取「其」字的下部,而構成「丌」(或繁寫作「亓」)。這也是《說文解字》將「丌」解釋爲下基的原因。「丌」的讀音沿用了「其」(即今天的「qí」音),這種讀音下的「丌」可與「其」通用;又因爲「丌」被戰國以來的人理解爲下基,所以它還有一个讀音是「基」(即今天的「jī」音)。
再引用一下今天古文字學家對「丌」字的解析。
(書影摘自董蓮池《說文解字考正》)
※※※※※※※※※※※※※※※※※※※※※※※※※※※※※※※※
第二部分爲「亓」姓的來源。
「亓」姓的來源筆者之前沒有研究過,這幾天通過翻閱文獻才算是弄淸楚了。以下說一下我的攷證過程。
作爲萬年不變的百度黑,我先引用一下百度百科對「亓」姓的錯誤解釋。
出自复姓丌官氏,为丌官姓所改。据《姓氏寻初都演化成单姓亓。源》载:“亓与笄同,掌笄官之后”。亓,古“齐”字,也作“丌(古音 Qí 其,今音 Jī 姬)”。
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诸侯国大夫亓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古代,“亓”、“丌”和“笄”是同一个字,同义通假。這短短的幾句話中,可以找到兩个錯誤。
第一个錯誤是:「亓与笄同」甚至是毫不負責任地說「“亓”、“丌”和“笄”是同一个字」。事實上「亓」和「笄」(「笄/筓」字从竹幵(开)聲,表示髮簪)是兩个字形和字義上毫不相干的字,而且在古代竝不存在通叚的現象(可參攷《同源字典》、《古文字通假字典》)。
第二个錯誤是:「亓,古“齐”字」。且不說「亓」和「齊」(「齊」像禾麥吐穗上平也,所以很整齊)在古文字字形以及字義上毫無關係。單說中古音,「齊」屬從紐,「其/丌/亓」屬羣紐或者見紐,在中古漢語中屬於涇渭分明的尖團兩大陣營,幾乎不會出現混淆的情況。(个別字如「權」「銓」除外)
雖然百度百科漏洞百出(而且其邪說在网路上流毒甚廣),但是他有一條還是說對了,那就是亓姓確實來源於複姓丌官氏(丌官氏中最出名的算是孔子的夫人),而丌官氏也確實是來源於上古的官職笄官(掌管笄禮的官職)。
對「亓姓確實來源於複姓丌官氏」,我在知网上的一篇論文《“亓”姓与“亓官”姓探源》(作者亓文香)中找到了切實的證據。(這篇論文我會附在答案最後。)
對於「丌官氏也確實是來源於上古的官職笄官」,
@波斯基 和我之前都爲該怎样解釋「丌/亓」與「笄」的關係而犯難。
起先
@波斯基 和我都以爲「 亓」字與「笄」字可能同源,或者存在通叚的關係。但是從字形、字義和字音(
@波斯基 求證
@poem 老師)上攷證了半天,仍然沒有找到兩者的聮繫,反而證明了 「亓」與「笄」毫無關係的事實。
後來我換了一个思路,在想是不是後世傳抄者的筆誤。於是我重新按照這个新的思路來找資料,果然有了重大收穫。
以下是找到的關鍵性資料
(書影摘自巫聲惠《中華姓氏大典》)
我們可以看到,「丌官」在古代,還有「开官/幵官」(瑾昀按:此「开」是「幵」的新字形/手寫體,與「開」字毫無關係)、「并官/幷官」、「弁官」的寫法。這些中間形態可以證實我們的「『丌官』是後世傳抄者的筆誤」的推斷。
根據現有資料,我們可以做如下分析,「笄官/筓官」本爲一種上古官職,後來轉變作姓氏(類似於「司空」、「司徒」、「司馬」之類)。「笄官氏/筓官氏」在後世的傳抄過程中,傳抄者有時省去了竹頭而寫作「开官氏/幵官氏」。「开官氏/幵官氏」後來再繼續被後世的傳抄者寫訛,有了「并官氏/幷官氏」、「弁官氏」、「亓官氏/丌官氏」等不同的寫法。而今天的經典上主要流傳的「亓官氏/丌官氏」就是其中的一種。再後來,複姓「亓官氏/丌官氏」直接簡作單姓亓姓(類似於司馬姓簡作馬姓,鮮于姓簡作于姓,歐陽姓簡作歐姓)。
整理一下整个脈絡:
結論:亓姓的「亓」,來源於「笄」字的簡化+訛變,與古文字學中的「亓(其)/qí」和「亓(基)/jī」屬於同形異源字,實則毫無關係。「笄」訛作「亓」,是漢字部件類化的結果。「亓」姓的「亓」,應該正讀作「笄/jī」而非「其/qí」。
以上爲筆者2014-02-18的回答。
2014/6/4按:
筆者今日觀漢代《韓勑碑》,有碑文如下:
釋文是:故督郵魯幵煇景高二百
其中的「幵」姓,學者們認爲就是「亓」姓。
再根據
@曹世木 提供的《禮器碑》的資料,我們有理由懷疑,「并官氏」與「亓氏」可能無關。
與前文的攷證得到的結論差異較大,一時沒有足夠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孰真孰僞。故謹誌之,俟日後再攷。
※※※※※※※※※※※※※※※※※※※※※※※※※※※※※※※※
附錄:《“亓”姓与“亓官”姓探源》(作者亓文香)

文章说明:本文收集于网络,仅作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