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历史,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的历史沿革

公司历史

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的历史沿革

      1950年3月,经政务院批准,中国矿产公司成立,为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最早的前身。
      1960年11月,中国矿产公司与中国五金进口公司合并,改名为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矿产公司主要业务分解为公司的业务五处和九处。
      1965年8月,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改名为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
      1987年2月,由业务五处和九处合并成立中国矿产进出口公司,几乎同期成立的还有五矿贸易有限公司、五矿东方贸易进出口公司等,均为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的全资二级公司。
      1997年5月,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独家发起,注入经营优良的六家二级公司(五矿钢铁、矿产公司、五矿贸易、五矿东方、五矿货运和五矿招标公司)成立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058)。
      1997年12月,中国矿产进出口公司、五矿贸易有限公司、五矿东方贸易进出口公司分别改制为中国矿产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五矿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和五矿东方贸易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00年,根据总公司制定的发展战略,将中国矿产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五矿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五矿东方贸易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五矿发展焦炭部和五矿贝钢公司加以整合,组建五矿总公司原材料战略业务板块。
      2003年1月,原材料战略业务板块开始实施实体化公司运营并以五矿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板块实体公司名称,中国矿产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和五矿东方贸易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因业务需要,仍存续并经营相关业务。
      2003年7月,为实现战略转型,提高铁合金业务竞争力,建立铁合金生产加工平台,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原贵州清镇铁合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五矿(贵州)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4月,五矿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了贵州清镇公司所持股权。五矿(贵州)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五矿全资子公司。
      2004年1月,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更名为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2004年11月,中国矿产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1月,经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批准,原材料战略业务板块实体公司名称由五矿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原材料战略业务板块所属的五矿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和五矿东方贸易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债权、债务完全由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承接。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由此开始了全新的发展历程。
      2007年4月,根据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湖南省国资委签署的关于湖南铁合金集团公司重组合作事宜的框架协议,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注册了五矿(湖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11月,五矿发展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省国资委分别对五矿(湖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注资并收购重组了原湖南铁合金集团公司破产资产,使之成为继五矿(贵州)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之后又一核心铁合金生产基地。
      2007年12月,由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五矿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高了集团公司对外工程项目总承包和设备成套供货业务能力。

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1993年6月21日经广州市股份制试点企业联审小组“穗改股字[1993]24号”文和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穗外经贸业[1993]626号”文批准,由广州钢铁有限公司改组设立。公司于1993年12月6日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工商企业合粤穗字第00112号”,注册资本为人民币叁亿伍仟陆佰捌拾陆万叁仟元(¥35,686.30万),业经岭南会计师事务所验证并出具“验证字(93)332号”验资报告。公司于1994年1月1日起按股份制运作。
      1996年2月28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审字[1996]10号”文和“证监发字[1996]27号”文批准,公司发行社会公众股A股4313.7万股,每股发行价3.60元。是次发行的股票于1996年3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公司上市后总股本为40000万股,业经广州会计师事务所验证并出具“粤会所(96)第020号”验资报告。公司于1996年4月15日取得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0,000万元。
      1996年10月28日公司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向全体股东按10:5的比例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转增后公司总股本为60000万股。公司于1996年12月12日取得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0,000万元。
      1997年8月5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上字[1997]027号”文批准,公司实施了1997年增资配股方案,以1996年末股本6亿股为基数,每10股配2股,配售价为4.58元,共配售出3,246.0627万股,是次配股后公司总股本为63246.0627万股,业经广州会计师事务所验证并出具“粤会所验字(97)第078号”验资报告。公司于1997年11月17日取得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3,246万元。
      1999年3月29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公司字[1999]9号”文批准,公司实施了1998年增资配股方案,以1997年末股本63,246.0627万股为基数,每10股配3股,配售价为3.60元,共配售出5371.9373万股,是次配股后公司总股本为68618万股,业经广东正中会计师事务所验证并出具“粤会所验字(99)第30183号”验资报告。
      公司于2000年11月14日取得变更后的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8,618万元。经2004年4月28日公司股东大会决议及2004年10月18日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穗外经贸资[2004]451号”文批准,公司实施了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以2003年末总股本68618万股为基数,每10股转增5股,共转增34309万元,是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为102927万股,业经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验证并出具“广会所验字(2005)第5100410001号”验资报告。公司于2005年3月16日取得变更后的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2,927万元。
      2006年3月29日,公司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公司所有非流通股股东以其所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按照每1︰0.6608的比例单向缩股,缩股后公司总股本为76240.9623万股。公司于2006年12月28日取得变更后的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人民币76,240.9623万元。

秋林食品的公司历史

      1917年秋林公司总部迁至哈尔滨。
      1937年由英国汇丰银行接收经营。
      1941年由日本接管,更名为“秋林株式会社”。
      1945年由前苏联政府接管。
      1953年10月移交中国经营,“中国国营秋林公司”正式成立。
      1953年我国接收后,在哈尔滨成立中国国营秋林总公司,领导哈尔滨南岗(现秋林公司前身)、道
      里两个百货店和中心供应站、服装厂、食品厂等,并直接管辖沈阳、大连、长春、满洲里等
      分公司。
      1956年以后,受我国经济管理体制限制,陆续将分公司移交当地经营。
      1966年“国营秋林公司”改名为“东方红百货商店”。
      1972年“东方红百货商店”更名为“哈尔滨松花江百货商店”。
      1982年“哈尔滨松花江百货商店”更名为“哈尔滨松花江百货大楼”。
      1984年10月5日“哈尔滨松花江百货大楼”恢复“秋林公司”老字号。
      1993年3月公司以定向募集方式进行股份制改造,总股本一亿元,主要用于老秋林公司扩建改造。
      1995年2月15日公司老楼营业室开始扩建,闭店115天,6月10日新业。
      1996年3月6日公司社会公众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网定价公开发行。3月25日,挂牌上市。
      1997年12月6日由秋林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秋林商厦隆重开业。
      1998年2月19日,哈尔滨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同意秋林公司以哈尔滨秋林股份有限公司为母公司
      组建哈尔滨秋林集团。
      1998年5月18日,公司股票挂牌名称由“秋林股份”改为“秋林集团”。
      1999年3月8日,公司内部职工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
      2004年2月27日,哈尔滨市国资委与黑龙江奔马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市国资
      局将持有的5991.37万股国家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4.6%)转让给奔马集团。
      2004年5月2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股转让有关问题给
      予批复,同意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所持股份公司5991.37万股(占总股本的
      24.6%)国家股权转让给黑龙江奔马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7月24日,公司200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在公司七楼会议室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公司新
      的董事会。
      2012年6月2日,公司名称更名为“秋林颐和黄金”。

转载请注明:生活百科网 » 公司历史,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的历史沿革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