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优化城市公交专用道管理改革措施正式实施。作为城市交通重要组成部分的公交专用道,多年来在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倡导市民绿色出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随着城市规划调整,私家车保有量攀升,轨道交通、共享单车、网约车等交通方式飞速发展,各地公交专用道不同程度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
北京——
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
国内第一条公交专用道于1997年6月在北京长安街启用。多年来,公交专用道在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倡导市民绿色出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城市规划调整,私家车保有量攀升,轨道交通、共享单车等多种交通方式飞速发展,地面公交客流出现下降趋势,部分公交专用道使用效率也相应下降。
随着公众对交通精细化治理的需求日益强烈,提高公交专用道利用率成为大势所趋。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5月20日发布通告,自今年6月1日起,对北京市公交专用车道通行措施进行优化调整。
此次优化调整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期间,筛选部分公交专用车道允许社会车辆使用;二是允许经政府相关部门核定的单位通勤班车、校车等集约化通勤大客车按规定使用公交专用车道;三是优化部分道路公交专用车道启用时间。
01回应市民关切
为何要对公交专用道的使用规则进行调整?“公交专用车道有力保障了公交运行快速便捷、安全可靠,但有部分市民反映部分公交专用车道存在专用时段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不连续等问题。”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容军表示,按照国务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北京在坚持公交优先战略的前提下,结合公安部近期通知要求,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对部分专用车道使用时段和车型等进行优化调整,兼顾效率和公平,最大限度用好道路资源。近年来,北京市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施划的公交专用道里程达1005车道公里,服务了全市近80%的公交客流,对保障公交快捷、安全运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专用车道专用时段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不连续等问题。
北京公交车。吕昊俊摄(中经视觉)“北京此次优化调整坚持公交优先、提升效率、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公交专用车道优化调整。在保障公交运行速度的前提下,北京将适度放开专用车道使用车型,允许单位通勤班车、校车按规定在专用车道时段内使用专用车道,鼓励集约化、绿色交通出行方式,提高公交专用车道使用效率。”容军说。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主任工程师胡莹看来,优化公交专用道应建立在“公交优先”基础上,结合公交出行实际情况做出优化。“比如,现在的公交专用道,更多保障的是刚性通勤乘客的快速出行,在刚性不明显、出行不集中时段,比如周末、节假日,就可以放开一些,让其他车辆也用一用。”胡莹表示,公交属于大运量、集约出行方式,这类大运量出行工具也包括班车、校车等,允许这些车辆使用公交专用道,也符合“公交优先”理念。“周末和节假日开放公交专用道”是长期以来市民的重要呼声,也是北京此次政策优化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赵鑫表示,北京结合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实际情况,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此次对北京三环主路及10条以三环路为起点的城市道路放射线的公交专用车道进行调整,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允许社会车辆在公交专用车道通行,但通行车辆需按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通行规定行驶。02
做好管理配套
南京——
兼顾公交优先与通行效率
适时适度开放
提高通行效率
资料图片
点评>>
高效利用道路资源是关键
我国提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并于2011年启动实施“国家公交都市建设计划”,目的是推动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步行、自行车、私人小汽车等交通方式协同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有助于解决公交车辆通行速度慢的问题,也能为公交网络布局优化、站点换乘、车辆调度优化等提供支撑。
“公交优先”的前提是“公交优秀”,但在实际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公交专用道在实际使用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在空间布局上,公交专用道与公交运行线路不够匹配,公交专用道上运行的公交线路较少,承担的公交客流较小,造成公交专用道利用效率不高。二是在运行管理上,公交车专用时段与公交运行高峰不够匹配,专用道限行时间设置不够灵活,导致一些时段专用道公交车辆稀少、社会车道却十分拥堵。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协同规划公交专用道布局和公交网络布局,改革公交专用道运行管理模式。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公交专用道的空间布局合理性与运行管理科学性,避免造成资源错配与浪费,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更好地满足广大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要从管理层面上推动城市交通资源的有效整合。公交专用时段的设置不能“千城一律”,要根据道路类型、交通状况、公交车班次密度等情况,科学调整公交专用道的专用时段,统筹兼顾公交车通行需求和道路资源利用率。
交通规划部门、公交运营部门、交通管理部门要通力协作,进一步解决空间布局上公交专用道与公交运行线路匹配等问题。推动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步行、自行车、私人小汽车等交通方式协同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出行需求,实现人畅其行、车畅其流。
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