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01/02)给各位分享中秋节有哪些习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秋节有哪些习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我必须要提一句,老北京兔儿爷!
老北京习俗是请那种泥塑的兔爷。然而某一年,我就供了一尊兔儿爷,结果被嘲笑了好久,他们非说兔儿爷是男男的保护神……
很无语=_=
二、中秋习俗都有哪些呢?
小时候,除了春节,最爱过的节日就是中秋节。地处西南,中秋节前,家家户户就开始打糍粑,买月饼。到了中秋节那天,母亲一早就把我和弟弟叫起来,一般会买上两条猪肉、两条鱼还有月饼和其他糕点,带着我们回外婆家。按照习俗,当天就得回家,但是得益于弟弟每次都耍赖,基本上会在外婆家过一夜。
在中国人心里,中秋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节日。中秋节最突出的主题是团圆,对于个人而言就是亲友团聚,对于国家来说就是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社会和谐。这两年因为疫情,中秋节都是小家独自在北京过的,很怀念小时候一大家人分享美食的时光。传统在传承,家里的小朋友也很喜欢过中秋节,今年中秋前就缠着我讲故事、买过节食物。害怕讲错,我找来民俗图书《中秋》进行了阅读。
《中秋》一书把中秋的传承脉络、各地风俗、国外人怎么过中秋等事宜讲解得很清楚,通过诗词、民间故事、中秋菜单、高清古画等再现了独属于中秋的浪漫与美好,是小朋友、大朋友了解中华传统节日中秋的不可多得的读本。
因为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一直以为中秋节的追溯至三皇五帝时期,读了《中秋》,我才知道,中秋节并没有那么古老。
中秋节在唐代以前的记载中并没有出现过,直到宋代的民俗志文献里,才明确地提到中秋。宋代朝廷给公职人员一天的中秋假期。这些记载说明宋代中秋已经成为一个大节。因此中秋最初形成的时间还要往前追溯。根据研究,唐代是中秋的初步形成期。
唐代诗歌中有很多八月十五赏月的内容。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得以知道,唐人赏月的爱好使得中秋赏月风行,并渐渐演变成一种习俗。宋代中秋开始兴盛,中秋之前就开始准备,中秋这天中午痛饮美酒,晚上通宵赏月、游玩,无论贫富、长幼,简直是全民狂欢。
元代中秋时,人们讲究品尝各种时令瓜果。饶有兴味的是,在元代,中秋习俗不仅被写入诗词,还被写入戏剧里,成为爱情故事的背景或情节要素。
明清以后,中秋不再以赏月为核心,拜月基本取代赏月成为中秋节俗的重要内容,亲人团圆也成为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之一。同时,明代出现了月饼这种重要的节令食物。总的来说,明清时期中秋节俗重人伦、重亲情,唐宋时期则更重赏月的浪漫抒情氛围和痛饮美酒的狂欢精神。
我们都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那中秋吃月饼是中秋节形成以后就有的吗?其实并不是。
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出现最早出现于宋代,但是,那时候月饼只是一种日常的点心,还不是中秋节令食品。直到明朝,文献中才出现了中秋节用月饼的大量记载。明初的时候,在中秋节时,月饼是拜月的一种祭品,拜月结束后分食。后来,拜月之前也吃月饼了,这使得月饼作为人的食物的地位不亚于祭品了。再到后来,月饼的祭品作用减弱了,吃月饼成为中秋节俗之一。
除了月饼,中秋还有很多食俗。作者黄涛应该是个山东人,他在书里介绍了好多山东的中秋食俗,如山东济南早晨吃米饭,中午吃水饺;胶东中午蒸饽饽、包子;即墨吃麦箭;诸城则吃芋头、地瓜、花生、萝卜和雏鸡等。
在中秋食俗中,比较典型的有:
饮酒;玩月羹,这是唐宋时期的一种中秋食品,是由桂圆、莲子、藕粉等制作而成,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岭南还有这种食品;尝新粮,庆祝丰收;吃时令瓜果,如石榴、梨、枣、松子、榛子等;用桂花,南京人喜欢在中秋吃桂花鸭,桂林人、上海人等吃桂花糕、喝桂花酒;莼菜、鲈鱼则是江南地区的重要中秋节令食品;吃芋艿,即芋头,很多地区都认为,吃芋头有消灾避邪的意义;吃柚子,南方一些地区盛行中秋吃柚子,与“有子”和“佑子”谐音,可以寓意吉祥,而且暗合中秋祈子的习俗;吃烤肉,中秋在户外吃烤肉在台湾青年人中十分盛行。此外,吃鸭子、吃田螺等在某些地区也很盛行。
中秋真是一个魅力无穷的节日,丰富活泼、浪漫有趣、生机勃勃。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中秋节还传播到了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成为当地的重要节日。书籍最后,作者黄涛也呼吁大众,一定要重视传统节日,它们代表着中国人的精神与信仰。
文章说明:本文收集于网络,仅作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